烏蘭察布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配置優(yōu)點: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將一沉池、I, II級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體的設備,并在I, II級接觸氧化池中進行鼓風曝氣,使接觸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結合起來。同時一具備兩者一的優(yōu)點,并克服兩者一的缺點,使污水處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其突出的優(yōu)點有:
1.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強。接觸氧化法的平均停留時-間在6小時一以上;
2.具有脫氮除磷能力,并可以通過調節(jié)設備的構造,達到處理土業(yè)廢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的能力;
3.接觸氧化池內的填料多為組合軟填料,質輕、高強、物理化學性質穩(wěn)定,比表面積大,生物膜附著能力強,污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效率高;
4.接觸氧化池內采用曝氣器進行鼓風曝氣,使纖維束不斷漂動,曝氣均勻,微生物生長成熟,具有活性污泥法的特征;
5.易完成自動控制,管理、操作簡單。出水水質穩(wěn)定,污泥產量少并易于處理;
6.設備可設于地面上,也可埋于地下。埋于地下時一,上部覆土可用于綠化,廠區(qū)占地面積少,地面構筑物少;潛水泵可設于設備之中,減少土程投資。
烏蘭察布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配置機柜和接線
1、機柜所選用的主要元器件(包括插接件)均采用優(yōu)質原件,所有電子元器件及整機符合標準和部頒標準的要求,使之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互換性。
2、機柜內的各種插件接觸良好,可靠耐用、插拔方便,并具有防震止脫的措施。
3、機柜柜體由金屬材料制成,面板采用不小于2mm厚的鋼板制成。屏的底部有可封閉的電纜孔。機柜的機械結構能防灰塵,蟲及小動物,機械振動,潮濕及有害氣體的影響,機柜內接插件部分不產生接觸不良現(xiàn)象。柜內設置照明燈,電源采用AC220V,燈與門聯(lián)鎖。
4、機柜門采用一定的措施,以提高抗射頻干擾(RFI)能力。
5、機柜設計滿足電纜由柜底或柜頂引入的要求。
6、本系統(tǒng)對需要散熱的電源裝置,提供排氣設施。
7、機柜柜體經涂漆防護處理,漆膜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平整、光潔,無砂粒、流漆、斑點,起泡、手印和粘附物等。無脫落或露底現(xiàn)象。機柜柜體色標由買方提供。
8、柜內接線端子采用萬可彈簧式接線端子,并使其在安裝、接線、維修、試驗和更換時便于操作,即為離柜底350mm以上和距柜頂150mm以下,每個端子排和端子有清楚的標志,每根接線上都必須套有線號管,線號管上應標有本側端子號、對側端子號、回路號,并與圖紙和接線相符。
9、柜內繼電器、接觸器等電氣設備選用施耐德產品,并經買方認可。
10、柜上的電纜固定良好,防止脫落拉壞接線端子排造成事故。跳(合)閘引出端子與正電源適當隔開,跳閘合閘端子不相連。弱電信號線不與有強干擾的導線相鄰近。
11、柜內配線為耐熱、耐潮、阻燃的絕緣銅絞線。導線額定電壓為1000V。一般控制導線截面不小于0.75mm2,電流、電壓及斷路器合閘回路的控制導線截面不小于2.5mm2。
12、機柜防護等級:IP56(現(xiàn)場)
調試運行
1、系統(tǒng)檢查完畢確認全部符合工藝要求后,則先對SBR池進行單獨調試。調試分如下步驟:
(1)、*階段
A、配料:在調節(jié)池中進行。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按原污水∶稀釋水=1∶4的比例進行配制料液,本工程原污水20m3,加入稀釋水80m3。根據(jù)該污水水質情況,如配好的料液其營養(yǎng)可能不夠,則需加入一定量的營養(yǎng)源—糞便水。
B、進料運行:料配好攪拌半小時后即可直接往SBR反應器中進料,進料1小時后開始連續(xù)曝氣約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以接種污泥恢復活性為準)。
C、排水:當污泥恢復活性,停止曝氣,靜沉1.0~1.5小時。放出上清液,約50~60m3。
D、重復上述A、B、C步驟。換料間隙為1天1次。
E、當污泥活性明顯增強,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膠團和纖毛類原生動物,如種蟲、等枝蟲、蓋纖蟲等,SV=10~30%時,表明污泥已經成熟,強制馴化期基本結束。
F、注意事項:在曝氣過程中,每天至少測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記錄測量數(shù)據(jù)。一般正常指標為:DO=1~2mg/l,pH=6~9,SV=10~30% 。
G、此強制馴化階段大約需時5~7天。
(2)、第二階段
當污泥恢復活性、強制馴化完成以后即可進入馴化試運行階段。此階段不但要培養(yǎng)出適當?shù)木N,還要確定活性污泥系統(tǒng)的運行條件。
A、配料:在調節(jié)池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3的比例進行配制料液,例如原污水10 m3,加入稀釋水30 m3。根據(jù)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yǎng)源(糞便水)。
B、強制馴化完成后,停止攪拌,靜沉記錄,根據(jù)固液分離情況決定靜沉時間(一般為0.5~1.0小時),記錄靜沉時間。
C、排出上清液。取上清液100ml放入錐形瓶中,以備監(jiān)測COD值所用。
D、進料運行:將配好的料液加入SBR反應器,兩個池子交替運行。先按2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后開始曝氣,連續(xù)曝氣4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連續(xù)曝氣4小時,停曝氣1.0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1.0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記錄排水時間,閑置0.5~1.0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jiān)測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氣前要監(jiān)測DO,并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pH=6~9,SV=10~30%,水溫:10~35℃。
E、按以上A、B、C、D四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生長情況,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并及時監(jiān)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pH、SS),做好記錄。
(3)、第三階段
可根據(jù)*階段調試情況調整運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階段周期運行,這主要根據(jù)處理后水質情況及污泥性能而定。
A、配料:在調節(jié)池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2的比例進行配制料液,例如原污水20 m3,加入稀釋水40 m3。根據(jù)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yǎng)源(糞便水),也可不加。
B、進料運行:將配好的料液加入SBR反應器。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后開始曝氣,連續(xù)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記錄排水時間,閑置0.5~1.0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jiān)測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氣前要監(jiān)測D O,并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pH=6~9 ,SV=10~30%,水溫:10~35℃。
C、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并及時監(jiān)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pH、SS),做好記錄。
(4)、第四階段
A、配料:在調節(jié)池中進行。按原污水∶稀釋水=1∶1的比例進行配制料液,例如原污水10 m3,加入稀釋水10 m3。
B、進料運行:將配好的料液加入SBR反應器,兩個池子交替運行。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后開始曝氣,連續(xù)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記錄排水時間,閑置0.5~1.0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jiān)測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氣前要監(jiān)測DO,并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pH=6~9 ,SV=10~30%,水溫:10~35℃。
C、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3~4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并及時監(jiān)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pH、SS),做好記錄。
(5)、第五階段
A、配料:在調節(jié)池中進行。直接進入原生產污水,根據(jù)情況可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營養(yǎng)源(糞便水),也可不加。
B、進料運行:將配好的料液加入SBR反應器,先按12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1小時后開始曝氣,連續(xù)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3小時,停曝氣0.5小時;再曝氣2小時,靜沉0.5~1.0小時,開始排水,記錄排水時間,閑置0.5~1.0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jiān)測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氣前要監(jiān)測DO,并作紀錄。一般指標為:DO=1~2mg/L,pH=6~9 ,SV=10---30%,水溫:10~35℃。
C、按以上A、B步驟重復操作三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并及時監(jiān)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pH、SS),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