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同軸電纜特性阻抗Zc的測試
一、λ/4線接負載法
1、測試方法與步驟:
·待測電纜一段,長約半米(無嚴格要求),兩端裝上連接器。掃頻范圍由儀器低頻掃到百余兆赫即可。對于其它長度的電纜,掃頻范圍請自定。
·儀器工作在測反射(或回損)狀態(tài),作完校正后畫面應(yīng)選阻抗圓圖。
·在測試端口接上待測電纜,電纜末端接上精密負載。
·畫面不外三種情況:
軌跡集中為一點,則ZC = Z0(測試系統(tǒng)特性阻抗,一般為50Ω)。
軌跡呈圓弧或圓圈狀,在圓圖右邊,則ZC > Z0 。
軌跡呈圓弧或圓圈狀,在圓圖左邊,則ZC < Z0 。
·將光標(biāo)移到zui接近實軸的點上,記下此點的電阻值Rin(不管電抗值)。
例如:Rin= 54Ω,則ZC = 52Ω,若Rin= 46Ω,則ZC = 48Ω。
若軌跡不與實軸相交,則掃頻范圍不夠或電纜太短;若交點太多,則掃頻范圍太寬或電纜太長。
2、優(yōu)點
軌跡直觀連續(xù),不易出錯。
連接器的反射可以通過λ/4線抵消。
3、缺點
必須截取短樣本。
必須兩端裝連接器。
電纜質(zhì)量必須較好,否則不同頻率的測試結(jié)果起伏較大,不好下結(jié)論。
4、物理概念與對公式的理解
λ/4線有阻抗變換作用,其輸入阻抗Zin與負載阻抗ZL之間滿足Zin= ZC2/ZL關(guān)系。
現(xiàn)在ZL= Z0,Zin= Rin,代入展開即得上面的ZC計算公式。
λ/4線的阻抗變換公式是*的,但作為特性阻抗的測試方法卻未曾見。在測阻抗曲線試驗中發(fā)現(xiàn),與實軸相交的這一點是可用來測特性阻抗的;因為它把矛盾擴大了,反而更容易測準(zhǔn)。由于曲線是很規(guī)矩的,不易出錯。但必須用*個交點,即除原點以外的zui低頻率的與實軸zui近的一點,用第二點就可能出問題。換句話說,待測電纜的電長度應(yīng)為λ/4的奇數(shù)倍,不能是偶數(shù)倍。
二、λ/8線開、短路法
1、測試方法與步驟:
·樣本與掃頻方案 對于已裝好連接器的跳線,長度已定,只能由長度定掃頻方案而對于電纜原材料,則可以按要求頻率確定下料長度。此時待測電纜一頭裝連接器即可。
·樣本長度與掃頻方案是相互有關(guān)的,可以點頻測也可以掃頻測,取值要取相位靠近2700時的電抗值,此時電長度為λ/8、電抗值在±j50Ω附近,如40~60Ω之間,否則不易得到可信數(shù)據(jù)。測試頻率宜低些,以減少連接器,以及末端開短路的差異造成的誤差。
以SFF-50的電纜為例,取樣本長500mm,其電長度即為700mm(乘1.4波速比),掃頻方案可選46~56 MHz,ΔF=2MHz即可。
·儀器在測反射(或回損)狀態(tài)下,電橋輸入端與輸出端要求各串一只10dB衰減器。在測試端口作過校正后,畫面應(yīng)選阻抗圓圖。接上待測電纜。記下待測電纜在末端開路時的輸入電抗值Xin0(不管電阻值),與短路時的輸入電抗Xins(不管電阻值)兩者相乘后開方即得特性阻抗值。
·一般測試只選一點zui靠近270°的點(即-j50Ω附近的值),及其在短路時的電抗值(在+j50附近,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選。)進行計算即可,要求高時,可在50±10Ω范圍內(nèi)選5點進行平均,這5點之間起伏不應(yīng)大于0.5Ω,否則電纜質(zhì)量不好。
2、優(yōu)點
只需裝一個連接器。
樣本較短,能反映某一段電纜的真實特性阻抗。
3、缺點
必須截取短樣本。
短樣本的損耗很小,開、短路的阻抗變化很大,對儀器有一定的牽引作用,故需在電橋輸入輸出端各串入一個衰減器。
·電纜質(zhì)量必須較好,否則不同頻率的測試結(jié)果起伏較大,不好下結(jié)論。
4、物理概念與對公式的理解
短樣本的損耗很小,可按無耗傳輸線處理。若短樣本的長度為,末端開路時的輸入阻抗為,末端短路時的輸入阻抗為。
則: =, = 所以
事實上,與皆呈現(xiàn)純電抗性,不必計入電阻值。
考慮到測試與計算的準(zhǔn)確度,電長度宜為其λ/8(此時為45°,數(shù)值計算誤差zui小。實在不行,也不要短于3°,或長于87°)。
注意:盡量用λ/ 8的頻點進行測試,也可用5λ/ 8、9λ/ 8、13λ/ 8等等。但不能用3λ/ 8、7λ/ 8、11λ/ 8等等。
三、長電纜開、短路法
經(jīng)常需要對成捆電纜進行測試。
1、測試方法與步驟
·儀器按測回損連接(電橋兩端不必加串10dB衰減器),按規(guī)定測試頻點設(shè)置列表掃頻方案,待測電纜一端裝連接器。
·儀器在測試端口作完校正后畫面應(yīng)選阻抗圓圖。接上待測電纜,測其末端開路時的輸入阻抗Zino,與末端短路時的輸入阻抗Zins。兩者相乘后開方即得特性阻抗值(只管模值,不計相位)。
2、優(yōu)點
只需裝一個連接器。
無須截取短樣本,不破壞原包裝。
3、缺點
只能測平均特性阻抗。
4、物理概念與對公式的理解
此法見國標(biāo)GB/T 18015.1-2007中的3.3.6.2.2。
成棞電纜長度多在百米以上,這就要用到有耗傳輸線公式了。此時:
=, =, ,代入各自的分量得:
從前一個式子來看,與無耗線*相同,但是展開后卻多了電阻分量,而變成復(fù)數(shù)求模(只要值,不計相位)。
由于這個ZC是在長電纜的情況下測出的,除非電纜很均勻才是ZC,否則只能是ZC的平均值ZCA。
四、長電纜接負載法
用終端接匹配負載時的輸入阻抗Zinm來代替ZC。
1、測試方法與步驟
·成棞待測電纜,兩端裝上連接器。掃頻范圍由儀器低頻掃到zui高使用頻率。
·儀器工作在測反射(或回損)狀態(tài),作完校正后畫面應(yīng)選阻抗圓圖。
·在測試端口接上待測電纜,電纜末端接上負載。
·記下圓圖上的輸入電阻Rin的zui大值與zui小值,以其作為ZC的zui大值與zui小值。
2、優(yōu)點
無須截取短樣本,不破壞原包裝。
對電纜進行了全頻段的掃描。
3、缺點
對電纜提出了超標(biāo)準(zhǔn)的要求,有些能用的電纜也被判為不合格。
4、物理概念與對公式的理解
無窮長均勻電纜的輸入阻抗就是電纜的特性阻抗,因為無窮長均勻電纜上是沒有反射波的。因此在很長的電纜末端接上負載后,反射也很小,可以認為其輸入阻抗就是特性阻抗,即Zin= ZC 。見于國標(biāo)GB/T報18015.1-2007中的3.3.6.2.3之b)(A.5)。
問題是電纜并不均勻,因此測出的是頻段內(nèi)的極值;這就對電纜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雖然此法對質(zhì)量zui有保證,而且測試也很簡便,但不易通過驗收測試。
五、測電纜電長度與電容法
1、測試方法與步驟
·待測電纜一段或一捆,長度在1.5~2000m之間。一端裝上連接器,一端開路。
·用電容表測出內(nèi)外導(dǎo)體之間的電容C0 。
·用網(wǎng)絡(luò)分析儀的時域故障定位功能,測出待測電纜的電長度Le。
·Z∞是平均特性阻抗在高頻時的漸進值,在長度用m,電容量用pF作單位時
Z∞ = 3333×Le / C0
2、優(yōu)點
無須截取短樣本,不破壞原包裝。
數(shù)據(jù)比較穩(wěn)定,而且是惟一的,容易下結(jié)論。
幾個實例:
·1.5米SFCJ-50-3,用6米檔測得Le為1.95米,C0=138pF,特性阻抗=47.1Ω。
·25米SFF-50-7,用60米檔測得Le為35.99米,C0=2410pF,特性阻抗=49.8Ω。
·65米RG-142,用300米檔測得Le為93.2米,C0=6110pF,特性阻抗=50.8Ω。
3、缺點
只能測平均特性阻抗。
4、物理概念與對公式的理解
本法來源于GB/T 17737.1-2000中11.8.1.2,原公式為
Z∞ = Le /(c×C0)
式中:Le ——試樣在200MHz附近的電長度;1.5m≤試樣長度≤2000m
c ——自由空間的傳播速度3×108m;
公式是這樣推導(dǎo)出來的:
單位長度電容C1= C0 / Le,
而光速=,代入前式即得。
式中L1為單位長度電感。
原要求在200MHz附近測試電長度,而在200MHz附近測群時延時,數(shù)據(jù)很不穩(wěn)定。這里改為時域測試,數(shù)據(jù)非常穩(wěn)定。
原方法中,還有一種是測相位變化360度時的頻率變化,此法似乎更難實現(xiàn)。
六、時域測端面反射法
1、測試方法與步驟
·用時域反射計測標(biāo)準(zhǔn)線與待測電纜之間的端面反射Γ。電纜長度不拘,但不宜短于0.15米。
·記下Γ的大小與正負。
·按公式計算ZC:
Γi是系統(tǒng)與標(biāo)準(zhǔn)線之間的反射系數(shù)。
2、優(yōu)點
無須截取短樣本,不破壞原包裝。
真正測的是斷面參數(shù),或者說是zui接近斷面參數(shù)。
3、缺點
標(biāo)準(zhǔn)線難尋。
連接器的反射影響較大。
4、物理概念與對公式的理解
標(biāo)準(zhǔn)線上是沒有反射的,只有與端面相連處不連續(xù)才有反射,因此此法測出的參數(shù)zui接近斷面參數(shù)。本法來源于GB/T 17737.1-2000中11.8.2。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chǎn)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yè)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