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云南中草藥》
【拼音名】Qīnɡ Yè Dǎn
【別名】肝炎草、小青魚膽、土疸藥
【來源】
為龍膽科植物美麗獐牙菜的全草。春、夏采集。曬干或鮮用。
同屬植物脈瓣獐牙菜亦同等入藥。
【原形態(tài)】一年生茸本,高15~60厘米。根黃色或黃褐色,須根較少。莖方形,常帶紫色.葉對生,狹披針形,長2~5厘米,寬0.3~0.7厘米,全緣;無柄。圓錐形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藍紫色;萼片4,線狀披針形;花冠4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基部有1個腺窩;雄蕊4;子房上位。蒴果,橢圓形。種子多數(shù)。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荒坡草地。分布云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地。
【化學成份】含黃酮甙、生物堿和香豆精。
【藥理作用】能顯著降低大白鼠*中毒性肝炎引起的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對肝細胞有保護作用。
【性味】《云南中草藥》:苦,寒。
【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藥》:清肝膽濕熱,除胃中伏火。治肝炎,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智能制造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