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技術帶來了許多優(yōu)勢,如生產輕量、高強度、復雜的零件,設計自由度,減少原材料浪費,提高成本和資源效率。這些變化將推動航空航天領域的發(fā)展和進步。
2023年5月15日,南極熊獲悉,奧地利制造商Lithoz專注于陶瓷3D打印技術,通過光刻陶瓷制造(LCM)技術滿足工業(yè)和航空航天應用對復雜零件的高要求。它在2022年實現了陶瓷3D打印解決方案收入翻倍,表明醫(yī)療和航空航天等多個行業(yè)市場對該技術表現出了興趣。
在航空航天應用中使用陶瓷的好處
根據“3D打印陶瓷2022-2032:技術和市場展望”的研究報告指出,陶瓷3D打印市場價值預計將顯著增長,到2023年預計達到4億美元(約為27億人民幣)。
航空航天、國防、牙科和化學工程等行業(yè)對陶瓷3D打印用于生產小批量零件表現出了興趣。陶瓷因卓越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工業(yè)中備受關注,如高耐熱性、抗氧化性、耐磨性和機械穩(wěn)定性。這使得陶瓷成為在極端條件下高效使用的理想材料,尤其是在高應力環(huán)境下的部件。一些高級陶瓷材料如氧化鋁、氮化硅、碳化硅和氧化鋯也備受關注。通過3D打印技術,甚至可以制造超高溫陶瓷。
在航空航天工業(yè)中,陶瓷可逐漸取代傳統(tǒng)材料如金屬等。雖然金屬仍然是常用材料,但在某些應用中受到限制。陶瓷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減少磨損率。結合3D打印制造技術,陶瓷能夠實現更精細的零件制造。
以Lithoz公司在航空航天領域的LCM技術舉例,使用氮化硅制造了3D打印氣動塞式發(fā)動機噴嘴,展示了先進陶瓷卓越性能的典型應用。這些噴嘴經過所有壓力測試,證明它們能夠承受顯著的熱沖擊,即使在超過1200°C的高溫環(huán)境下也能保持穩(wěn)定。
使用LCM技術的高分辨率和復雜性
Lithoz的光刻陶瓷制造(LCM)技術基于光聚合原理,通過CeraFab 3D
打印機將陶瓷漿料分布到透明的液槽中。利用數字微鏡設備和先進的投影系統(tǒng),逐層生成生胚對象,并進行后續(xù)熱處理和燒結,得到高密度的耐用陶瓷組件。
該技術具有高度的曝光精度,可在整個構建平臺上實現一致性和準確性,使得制造復雜微結構成為可能。Lithoz目前提供多種不同的CeraFab 3D打印解決方案,每個都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例如CeraFab S65專為高分辨率精度達到25μm而設計。
Lithoz的技術不僅適用于小批量生產,還可用于大規(guī)模生產。例如,Steinbach AG使用Lithoz的CeraFab系統(tǒng)解決方案進行大量生產手術導管。該管件的復雜設計需要使用增材制造技術從原型制作到最終生產。Steinbach每年能夠生產1.2萬個零件,證明了3D打印技術在擴大到批量生產方面的有效性。
使用陶瓷3D打印實現航空航天優(yōu)化結構
將陶瓷的特性與3D打印的靈活性相結合,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中具有重要優(yōu)勢。通過陶瓷3D打印,可以精確定制設計、修改結構以及添加特定功能,滿足復雜零件的需求。其中一個實際應用是為航空航天創(chuàng)建RF濾波器。這些濾波器對于提高信號質量、減少干擾至關重要。陶瓷3D打印可以創(chuàng)造各種形狀、順序和帶寬的高度工程化的諧振器,并將其集成到單個組件中,從而優(yōu)化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
陶瓷作為材料具備理想特性,能夠滿足航空航天工業(yè)中對高頻段可靠通信的要求。其高性能和可靠性使其適用于惡劣環(huán)境,并且可以實現濾波器的小型化,減輕重量。此外,陶瓷過濾器在溫度和時間方面表現出良好的穩(wěn)定性,確保長期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性能。這些特點使得陶瓷3D打印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并為專業(yè)的3D打印人群帶來了新的研究和發(fā)展機遇。
如何控制陶瓷部件的微觀結構
Lithoz表示,它的陶瓷3D打印解決方案在更復雜的應用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通過精確控制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孔隙率,超越了其他傳統(tǒng)制造技術的限制。該公司的LCM技術還具備多材料3D打印和功能分級陶瓷的能力。通過其雙缸系統(tǒng),可以在每一層使用不同的材料,實現高度復雜的氧化鋁零件和單個零件內的致密和多孔梯度。這種增材制造的應用提高了陶瓷部件的性能和復雜性,為航空航天工業(yè)帶來了新的研究可能性。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