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是一類以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采用非水電解質(zhì)溶液的電池。由于金屬鋰具有非?;钴S的化學特性,對金屬鋰的加工、保存和應用都有很高的環(huán)境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鋰離子電池已經(jīng)成為主流。
鋰離子電池的使用注意事項
1、避免在嚴酷條件下使用,如:高溫、高濕度、夏日陽光下長時間暴曬等,避免將電池投入火中。
2、拆電池時,應確保用電器具處于電源關閉狀態(tài);使用溫度應保持在-20~50℃之間。
3、避免將電池長時間“存放”在停止使用的用電器具中。
鋰離子電池的使用方法
1、如何為新電池充電
在使用鋰電池中應注意的是,電池放置一段時間后則進入休眠狀態(tài),此時容量低于正常值,使用時間亦隨之縮短。但鋰電池很容易激活,只要經(jīng)過3-5次正常的充放電循環(huán)就可激活電池,恢復正常容量。由于鋰電池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幾乎沒有記憶效應。因此用戶手機中的新鋰電池在激活過程中,是不需要特別的方法和設備的。
對于鋰電池的“激活”問題,眾多的說法是:充電時間一定要超過12小時,反復做三次,以便激活電池。這種“前三次充電要充12小時以上”的說法,明顯是從鎳電池(如鎳鎘和鎳氫)延續(xù)下來的說法。所以這種說法,可以說一開始就是誤傳。鋰電池和鎳電池的充放電特性有非常大的區(qū)別,而且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我所查閱過的所有嚴肅的正式技術資料都強調(diào)過充和過放電會對鋰電池、特別是液體鋰離子電池造成巨大的傷害。因而充電最好按照標準時間和標準方法充電,特別是不要進行超過12個小時的超長充電(充電器顯示充滿即可)。
此外,鋰電池或充電器在電池充滿后都會自動停充,并不存在鎳電充電器所謂的持續(xù)10幾小時的“涓流”充電。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鋰電池在充滿后,放在充電器上也是白充。而我們誰都無法保證電池的充放電保護電路的特性永不變化和質(zhì)量的萬無一失,所以你的電池將長期處在危險的邊緣徘徊。這也是我們反對長充電的另一個理由。
此外,不可忽視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鋰電池同樣也不適合過放電,過放電對鋰電池同樣也很不利。
2.正常使用中應該何時開始充電
經(jīng)??梢砸姷竭@種說法,因為充放電的次數(shù)是有限的,所以應該將手機電池的電盡可能用光再充電,其實鋰電池的壽命與這無關。下面可以舉例一個關于鋰離子電池充放電循環(huán)的實驗表,關于循環(huán)壽命的數(shù)據(jù)列出如下:
循環(huán)壽命(50%DOD)>1000次
循環(huán)壽命(100%DOD)>500次
其中DOD是放電深度的英文縮寫。從表中可見,可充電次數(shù)和放電深度有關,10%DOD時的循環(huán)壽命要比100%DOD的要長很多。當然如果折合到實際充電的相對總?cè)萘浚?0%*1000=100,100%*200=200,后者的完全充放電還是要比較好一些,但前面網(wǎng)友的那個說法要做一些修正:在正常情況下,你應該有保留地按照電池剩余電量用完再充的原則充電,但假如你的電池在你預計第2天不可能堅持整個白天的時候,就應該及時開始充電,當然你如果愿意背著充電器到辦公室又當別論。
電池剩余電量用完再充的原則并不是要你走向極端。和長充電一樣流傳甚廣的一個說法,就是“盡量把電池的電量用完”。這種做法其實只是鎳電池上的做法,目的是避免記憶效應發(fā)生,不幸的是它也在鋰電池上流傳。曾經(jīng)有人因為手機電池電量過低的警告出現(xiàn)后,仍然不充電繼續(xù)使用一直用到自動關機的例子。結(jié)果這個例子中的手機在后來的充電及開機中均無反應,不得不送客服檢修。這其實就是由于電池因過度放電而導致電壓過低,以至于不具備正常的充電和開機條件造成的。
手機鋰離子電池不要充得太滿也不要用到?jīng)]電,電池沒用完電就充電,不會對電池造成傷害,充電以2-3小時以內(nèi)為宜,不一定非要充滿。但應該每隔3-4個月左右,對鋰電池進行1-2次完全的充滿電(正常充電時間)和放完電。
長期不用的鋰電池,應該存放在陰涼偏干燥的地方,以半電狀態(tài)(滿電電量的70-80%,假如你的手機滿電時顯示4格,那么3格即可)最好,滿電存放有危險且電池會有損害,無電存放電池會被破壞。每隔3-6個月,檢查一次是否要補充電。
鋰離子電池按電解液分可以分成液態(tài)鋰離子電池和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是膠體,不會流動,所以不存在泄漏問題,更加安全。
(原標題:鋰離子電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詳解)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站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zhuǎn)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zhuǎn)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wǎng)”,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lián)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