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作為爭奪和發(fā)展的熱點,5G備受關注,領域內任何的風吹草動,無不牽動人心。在此背景下,3月16日華為對外宣布了一個消息。華為表示,從2021年開始將對5G專利收取使用費,單臺許可費上限為2.5美元。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fā)眾人熱議!
而根據本網觀察,人們熱議的點主要為以下這些:1、華為為什么突然宣布收取5G專利費?2、華為該不該收取5G專利費?3、華為收取的5G專利費貴還是便宜?合不合理?4、華為收取5G專利費后將帶來什么影響?那么,結合這幾個問題,我們不妨一起來侃一侃。
為什么收取5G專利費?
對于這一問題,華為自己給出的回答,是為了促進開放透明與5G技術應用、平衡創(chuàng)新保護與行業(yè)發(fā)展。簡單點說,就是通過收取5G專利費,讓大家都能切實合理的用上5G;同時,也是為了回饋公司每年的巨額研發(fā)投入,保護企業(yè)與行業(yè)的研發(fā)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
當然,除了這兩點原因為,網友們也認為,華為突然此刻收取5G專利費,是為了度過自身危機。因為近兩年,美國對華為打擊壓迫不斷,目前華為嚴重缺芯,已經影響到了消費者業(yè)務和自身生存,在此情況下,華為急需通過收取5G專利費用來讓自己渡過難關。
該不該收取5G專利費?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根據近日德國專利信息分析機構發(fā)布的一份報告,截至2021年2月,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排名中,位列第一的公司是華為,占據了15.39%的份額。同時,在為5G標準提交技術貢獻的公司榜單中,華為還是排名第一。
而且,除了華為在5G專利方面的話語權和巨大優(yōu)勢外,早在華為之前已經有多家公司宣布收取了5G專利費。其中在2018年,諾基亞、愛立信和高通就分別公布了5G專利收費標準。此外,華為為獲取這些專利付出了巨額的研發(fā)成本,收取費用無可厚非。
收取的5G專利費合不合理?
這一問題的答案很容易得到,畢竟目前公布了5G專利收費標準的企業(yè)也不少,大家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從對比來看,華為收取的專利費封頂是單機2.5美元,而諾基亞是3歐元/部,愛立信2.5-5美元/部,高通是整機價格的4%-5%,高400美元。華為明顯要便宜不少。
對于這個價格,甚至有網友認為是偏低的。因為我們知道,高通當前的收取費用還是被其他國家舉報訴訟過之后下調了的,都還依然那么高,其實華為作為5G專利方面擁有巨大優(yōu)勢的企業(yè),完全可以適當提高點費用。不過,也有網友認為當前可能只是試探性收費。
收取5G專利費后將帶來什么影響?
很多影響應該都是能預見到的,比如華為將因此緩解危機,甚至過的滋潤。畢竟華為預計2019-2021三年的知識產權收入將在12-13億美元左右;又如采用華為5G專利的終端廠商產品可能會迎來一波漲價,畢竟它們要把專利成本轉嫁給廣大的消費者。
當然,值得關注的還是華為怎么與高通談判。畢竟此前華為都是與高通簽署專利交叉授權協(xié)議,而目前自己收取專利費后,原有協(xié)議是否還適用?以及后續(xù)要如何調整?是后續(xù)華為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不管怎樣,華為收取專利費后,大影響應該是傳達出一個訊息,那技術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擁有主動權。這將激勵我國更多企業(yè)向著技術研發(fā)型和創(chuàng)新型方向突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lián)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