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是我國主要煤炭資源之一,約占世界褐煤儲量的16%,目前我國對褐煤的開發(fā)和利用水平很低。隨著我國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對褐煤的開發(fā)和利用將越來越重要。褐煤與煙煤、無煙煤相比,褐煤的優(yōu)勢是價格較低,反應活性高,但其熱值相對較低,含水量較高。因此褐煤的開發(fā)利用的關鍵之一是褐煤的干燥和提質技術的開發(fā)。目前國外普遍采用水蒸氣干燥工藝對褐煤進行干燥,然后直接送至坑口電廠用于燃燒發(fā)電。與國外不同,我國坑口電廠數量少,大部分電廠遠離煤礦。因此我國的煤炭資源開采后需要經過長途運輸才能到達燃煤電廠,煤炭運輸的半徑較大。這對褐煤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運輸成本和燃燒值方面考慮,褐煤需要在干燥后才能運輸到電廠燃燒。美國開發(fā)的水蒸氣干燥處理后的褐煤被稱為K-燃料,沒有解決褐煤自燃的問題,甚至使自燃的可能性增加。澳洲褐煤研究中心研究的機械熱擠壓技術,其處理效率極低,處理后的褐煤含水量仍較高。針對以上缺點,鹽城市海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開發(fā)了全新的“??坪置焊稍锵到y(tǒng)”,該系統(tǒng)含有煤粉爐、三通道烘干機、提升機、旋風除塵器、布袋除塵器和螺旋輸送機,煤粉爐含有磨煤噴粉裝置和燃燒室,燃燒室含有進煤口和出風口,磨煤噴粉裝置的出煤口與燃燒室的進煤口相聯(lián),三通道烘干機含有進料管、進風裝置、復合式筒體、出料裝置和驅動裝置,復合式筒體由三個從大到小不同直徑的外筒體、中筒體和內筒體同心套裝而成,復合式筒體的外筒體上設有輪帶、該輪帶安放在驅動裝置的托輪上,出料裝置設置在復合筒體的右端,進風裝置含有外殼體、內殼體,內殼體穿裝在外殼體中,外殼體上設有外筒摻風閥和外筒熱電偶、外筒摻風閥與其相應的電動執(zhí)行器相聯(lián),內殼體上設有中筒摻風閥和中筒熱電偶,中筒摻風閥與其相應的電動執(zhí)行器相聯(lián),進風裝置的外殼體的左端與煤粉爐的出風口相聯(lián),進風裝置的外殼體的右端與復合式筒體的外筒體的左端通過軟接頭相聯(lián)且外筒體可相對于外殼體轉動,進風裝置的內殼體的右端與復合式筒體的中筒體的左端之間為迷宮結構連接,復合式筒體的內筒體左端部位于進風裝置的內殼體中,煤粉爐的出風口處設有內筒熱電偶和內筒摻風閥、內筒摻風閥與其相應的電動執(zhí)行器相聯(lián),進料管下端位于復合式筒體的內筒體的左端內、其上端位于進風裝置的外側,進料管上端與提升機的出料口相聯(lián),三通道烘干機的出料裝置含有出風口和出料口,出料裝置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旋風除塵器的進風口相聯(lián),旋風除塵器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布袋除塵器的進口相聯(lián),布袋除塵器的出料口和旋風除塵器的出料口與螺旋輸送機的進料口相聯(lián),螺旋輸送機的出料口與煤粉爐的磨煤噴粉裝置的料倉相聯(lián)。所述燃燒室上設有熱電偶和排風閥,排風閥與其相應的電動執(zhí)行器相聯(lián)。
所述煤粉爐的燃燒室的底部設有集灰裝置。
所述集灰裝置由集灰錐和卸灰閥構成,集灰錐設置在燃燒室的底部,卸灰閥設置在集灰錐的下部。
所述三通道烘干機的出料裝置的出料口的下方設有皮帶輸送機。
由于采用煤粉爐產生的高溫熱風進入三通道烘干機內對褐煤進行干燥作業(yè),同時通過旋風除塵器和布袋除塵器收集到的煤粉經螺旋輸送機輸送到煤粉爐的磨煤噴粉裝置中,由該裝置將煤粉噴射到煤粉爐中,煤粉在該爐中進行燃燒產生的高溫熱風提供給三通道烘干機對褐煤進行烘干,從而實現了褐煤干燥和提質于一體的連續(xù)作業(yè),因此上述褐煤干燥系統(tǒng)對褐煤干燥的效率高。由于該褐煤干燥系統(tǒng)的投資成本與國外處理能力相同產品的投資成本相比,僅為其二十分之一,因此投資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