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多久要稱一稱只有幾阿克重量的病毒,甚量一量某個蛋白質(zhì)受到的外力都不成問題。
1964年10月,35個家的度量衡專家在巴黎聚會,他們對越來越微觀的度量衡問題,爭論不休,并希望確定一個能夠用來描述10次~20次方的微觀世界的統(tǒng)一名稱,以便今后供研究人員使用。zui后,他們終于達成了,決定從“微”(10~6)開始,經(jīng)過“微”、“納”、“皮”、“飛”、“阿”逐步界定微觀概念,zui微觀單位用“阿”(10~18)來表示,于是有了阿米、阿秒、阿克、阿升,這樣微觀世界總算有了清晰的概念。
盡管在概念上,那時候已經(jīng)進入到10~18這樣的微觀世界,但是要真正走入阿世界又談何容易,因為如果能夠讓1阿秒在我們的面前停留1秒鐘,那我們原來的1秒鐘變得像300億年那么長,比宇宙的壽命還要長一倍啊。可是40年后這種狀況改變了,人類不但能夠看到阿米、阿秒的世界,更能夠觸摸介入阿克、阿升的微觀環(huán)境了。
未來的醫(yī)生用“秤”看病
目前很多疾病的診斷需要少則幾天,多則三四個月。比如,艾滋病測試需要在感染后3個月才能化驗出來。因為,要讓艾滋病的病毒抗體在人的血液中長到一定規(guī)模才能被發(fā)現(xiàn)。這樣,早期的時機已經(jīng)錯過。此外,在新型傳染病層出不窮的,的診斷對大規(guī)模傳染病的蔓延更有特殊意義。特別是在SARS爆發(fā)早期,如果能及時診斷,不于造成那樣嚴重的損失了。
哈羅德的“秤”在醫(yī)學上的意義并不是要確定病毒的重量,而是測量出那些被吸引到“跳板”上的抗體的和病毒的重量。哈羅德設想,他可以做成千上萬個這樣的“跳板”,每個“跳板”上涂抹不同的抗體,實驗人員可以往里面“扔”從病人身上取得的單個病毒或,通過它們重量的改變,找出引起感染的原因。這樣的診斷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