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草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設備生產(chǎn)、銷售廠家: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專為廣大客戶提供: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二氧化氯發(fā)生器、加藥裝置、絮凝沉淀設備、玻璃鋼一體化設備、MBR一體化設備、玻璃鋼化糞池、疊螺機、機械格柵、壓濾機等。
只要買我們的設備,即可送貨到您使用現(xiàn)場,派人安裝、培訓等諸多服務。
好氧處理菌種的投加與培養(yǎng)
一、菌種培養(yǎng)時構筑物的選擇:
方便加菌種、有曝氣裝置、有攪拌、方便進原水或營養(yǎng)液
二、菌種的投加方案的確定
根據(jù)現(xiàn)場具備的條件綜合考慮。如場地、人工、運輸車輛、臨時電源、臨時泵及管道、水槍、高差、過濾等因素
三、菌種的粉碎
對于壓縮污泥應考慮污泥的粉碎問題,應根據(jù)現(xiàn)場的條件確定粉碎方法。粉碎方法選擇的順序為水槍---泵循環(huán)+濾網(wǎng)沖擊---曝氣、攪拌。
四、菌種活性的恢復
菌種加入后,首先是恢復其活性,由于菌種脫離其原來的好氧環(huán)境往往已有較長時間,因此,菌種運輸?shù)浆F(xiàn)場后應盡快加入培養(yǎng)構筑物,并且加入時,使構筑物處于曝氣過程,每批加完后繼續(xù)曝氣,一方面淘汰厭氧菌,另一方面將構筑物內的營養(yǎng)物質消耗,恢復其活性
五、菌種的培養(yǎng)
在活性恢復后即進入培養(yǎng)階段,目的是使活性污泥盡快生長,以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級。菌種活性恢復期間,同時自身也有部分增殖。菌種的培養(yǎng)可單獨進行,也可與馴化同步進行,通常是以培養(yǎng)為主,即污泥量增加為主,兼顧馴化。如原水濃度較高或毒性較強,培養(yǎng)時應以加營養(yǎng)液或生活污水為主;如原水基本無毒性,碳氮比適當,可在培養(yǎng)階段以原水為主。
好氧處理活性污泥的馴化
一、活性污泥馴化應遵循的原則
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精心控制
二、活性污泥馴化的方法與技巧
如果培養(yǎng)期間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應逐步減少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進水量,每次增加的進水量為設計進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應穩(wěn)定2-3個周期或2天左右,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內或出水指標上升應繼續(xù)維持本次進水量,直至出水指標穩(wěn)定,如出水指標一直上升,應暫停進水,待指標恢復正常后,進水量應稍微減少,或略大于上周期進水量。以此類推,終達到系統(tǒng)設計符合。
活性污泥馴化時,也可采用體積負荷法來進行馴化,可根據(jù)化驗數(shù)據(jù)、進水指標、系統(tǒng)指標、構筑物體積推算出單位時間的系統(tǒng)污泥負荷,根據(jù)體積負荷來確定下個周期的進水量。
下面以SBR池為例計算體積負荷。12小時一周期,曝8推4。
進水COD5000mg/L,氨氮1000mg/L,好氧池體積1000方,進水后生化池內COD300mg/L,氨氮50mg/L,曝氣4小時后,生化池內COD200mg/L,氨氮34mg/L。則系統(tǒng)COD體積負荷=(300-200)/4=25mg/L.h;系統(tǒng)氨氮體積負荷=(50-34)/4=4mg/L.h;
再計算出本周期COD去除總量=1000方*25mg/L.h*8=200公斤;
氨氮去除總量=1000方*4mg/L.h*8=32公斤;
以COD計算下周期進水量=200*1000/5000mg/L=40方;
以氨氮計算下周期進水量=32*1000/1000mg/L=32方;
下周期進水量取32方
連續(xù)進水的運行方式中,應計算單位時間內系統(tǒng)進入的COD、氨氮的總量,結合在此期間系統(tǒng)內指標的變化情況計算出體積負荷來確定下周期進水量。
如果化驗設施不到位,無法獲知COD、氨氮等數(shù)據(jù),可根據(jù)溶解氧的變化、風機風量的大小來估算體積負荷。在這種情況下,進水量的增加更應穩(wěn)定,避免冒進對系統(tǒng)產(chǎn)生沖擊。
例如,系統(tǒng)內溶解氧一般控制在2-3mg/l,如果系統(tǒng)內溶解氧偏低,1.0左右,或進水停止后,溶解氧上升緩慢,說明進水量偏大,應適當減少進水量。如果溶解氧上升較快,說明進水量合理,可再適當增加進水量。
如果溶氧儀、化驗儀器暫時都沒有,可根據(jù)污泥負荷來確定進水量,一般污泥COD負荷按0.2公斤COD/公斤污泥˙天。
生物絮凝作用
在活性污泥形成初期,細菌多以游離態(tài)存在,隨著活性污泥的成熟,菌膠團細菌分泌胞外聚合物(蛋白質、核酸、多糧等)形成細纖維狀的胞間物質,然后通過它們相互糾纏作用而形成菌膠團絮狀物,隨后絲狀細菌、霉菌、原生動物等交織附著其上,形成活性污泥絨絮狀顆粒,這個過程稱為生物絮凝作用。因此,菌膠團是活性污泥的結構和功能中心,由于其巨大的表面積和粘性,使活性污泥具有魏吸附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同時菌體包埋在絮狀體中,可避免原生動物的吞噬;絮狀體的形成,又為固著生長的微生物提供了附著和棲息的場所,這就為水處理微生物的自下而上和發(fā)展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絮凝使活性污泥具有了良好的沉降性能,利于二沉池中泥水分離。
布草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原生動物的捕食作用
(1)優(yōu)化基質的碳氮磷比率
細菌生長需要合適的碳氮磷比率,沒有捕食者的細菌群落通常存在限制性營養(yǎng)因子。原生動物的捕食可釋放整合在死細菌中的非活性形態(tài)營養(yǎng)物質,從而使細菌群落更快地生長和保持更高的活力。原生動物的捕食能加快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P 的礦化。在礦物質貧乏的廢水中, 異養(yǎng)微鞭毛蟲的存在,使可溶性有機物中的磷酸根態(tài)磷( PO4 - P) 的礦化率提高6 倍,N 的礦化率提高30 %。各種浮游動物群落中,單位生物量的原生動物分泌無機磷和氮的能力強 。N 和P 的釋放,優(yōu)化碳氮磷比率,促進了污水凈化。
(2)優(yōu)化細菌群落
促進多種細菌的共存,提高了活性污泥生物多樣性,協(xié)同促進了污水的凈化[ 。當有集蓋蟲小口鐘蟲和梨形四膜蟲等纖毛蟲存在時,大腸桿菌的密度減少95 % 原生動物的捕食壓力有利于增殖較快的細菌生長。在活性污泥形成的初始階段,由于食物和微生物的比率(F/ M) 大,營養(yǎng)充足,各種細菌大量繁殖,處于對數(shù)生*,此時原生動物捕食作用有利于選擇細菌的生存,促進污水的凈化 。通過競爭和捕食引起的選擇壓力可以解釋某些細菌的缺失。原生動物的捕食作用可降低病源細菌濃度,提高出水水質。有原生動物存在時,大腸桿菌的濃度降低95. 5 % ,半存活期為1. 8h 。沒有原生動物存在時,濃度降低僅為54 % ,半存活期為16. 1h ,可見原生動物的捕食作用是大腸桿菌濃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3)導致細菌形態(tài)與生長方式的改變
原生動物存在時,一些原來懸浮生長的個體細菌采用絮狀菌膠團或菌鏈的方式生長,去除原生動物并連續(xù)培養(yǎng)幾代后,這些菌膠團或菌鏈又以懸浮個體的方式生長,由于原生動物對食物的大小具有選擇性,菌膠團和菌鏈一般都比原生動物大,可以抵制原生動物的捕食,是一種有效的捕食防御機制。而在曝氣池的末端,絮狀菌膠團的增多,可提高活性污泥在沉淀池的沉淀性。懸浮的個體細菌由于與污水接觸的表面積大,懸浮的個體細菌和在于菌膠團細菌競爭營養(yǎng)時占有優(yōu)勢,但大多數(shù)原生動物尤其是緣毛類纖毛蟲對懸浮的個體細菌的選擇性捕食菌作用,有利于菌膠團獲取充足營養(yǎng),促進絮凝。當懸浮的個體細菌數(shù)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在絮凝體表面爬行的原生動物,為了獲取足夠的食物,也會捕食疏松地連在絮凝體表面上的細菌。阿米巴和一些波豆蟲也可捕食絮凝體上的細菌,有些自由游泳的纖毛蟲如梨形四膜蟲偏性取食絮凝體細菌。菌膠團細菌也可以從菌膠團上游離出來 ,這又有利于原生動物獲取充足的食物,并促進菌膠團的更新,使其保持旺盛的代謝活力。
曝氣生物濾池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曝氣生物濾池的主要特點是采用粒徑較小的粒狀材料作為濾料,濾料浸沒在水中,利用鼓風機曝氣供氧。濾料層起兩方面作用,一是作為微生物的載體,與一般的生物濾池相比,由于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污水與生物膜實際接觸的時間長,可使生化反應進行得更*,二是可作為過濾介質,截留進水中的懸浮固體和新形成的生物固體,從而省去其他生物處理法中的二次沉淀池,取得優(yōu)質出水;
在生曝氣物濾池中可以生長許多不同性質的菌群。在距進水端較近的濾層中,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較高,各種異養(yǎng)菌占優(yōu)勢,主要是去除BOD;在距出水口較近的濾料層中,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已經(jīng)很低,自養(yǎng)型的硝化菌將占優(yōu)勢,可進行氨氮的硝化反應。硝化菌存在于生物膜內側,在濾料上有很強的附著力,一旦形成,不易*脫落,故曝氣生物濾池具有很強的硝化去除氨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