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設備研發(fā)、生產、銷售、運輸、安裝、調試、售后維修,魯盛一條龍服務到家。
占地面積小、安裝方便;自動運行、操作簡單
全膜水處理工藝評價
全膜水處理工藝代替了傳統的使用沙子過濾以及離子交換工藝,這種水處理工藝采用的是半透膜方式對水進行處理。全膜水處理工藝的處理方式采用的是膜處理工藝,處理過程中使用的是反滲透和超濾系統?,F階段全膜水處理工藝越來越成熟,配套產品價格也不斷下降,這種水處理工藝越來越受到火力發(fā)電廠的歡迎。
全膜水處理工藝方法
全膜水處理工藝采用的是膜液體分離法,分離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分別為微濾、超濾、納濾以及反滲透,對精度的要求不同,使用的分離方法也就不同。全膜水處理工藝中的電除鹽工藝,采用的就是電滲析技術,使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得以實現。鑒于電除鹽的工藝方法,因此其經常被劃分到膜分離方法之中?,F階段,發(fā)電廠使用的全膜處理工藝方法主要有反滲析、超濾以及電除鹽。
反滲析。反滲透(RO)技術。我們通常將能夠對透過的物質有所選擇的薄膜稱為半透膜。舉例來說,容器的兩邊分別放置體積相同的稀溶液和濃溶液,用半透膜將兩種溶液進行隔離,稀溶液很自然地就會向濃溶液一側流動,這時候濃溶液的高度就會高于稀溶液,這樣在濃溶液和稀溶液之間就會形成壓力差,在這個壓力差的作用下,才能夠使稀溶液和濃溶液達到平衡狀態(tài),我們把這種壓力差稱為滲透壓。如果說在濃溶液的一側施加一個外力使之大于滲透壓的壓力,那么就會使?jié)馊芤褐械娜軇┝飨蛳∪芤?,這時候溶液的流動方向就會和原來的方向相反,我們將這種滲透稱為反滲透。
超濾。超濾膜(UF)技術是以壓力為推動力的篩分過程,其孔徑大約在0.001~0.19μm范圍內(切割分子量MWCO約為1000~500000dalton)。對于水中懸浮固體、膠體、大分子物質、細菌有較高的去除率,對BOD和COD有部分的去除率。來水經膜的過濾可將濁度降至0.2NTU及以下、SDI不大于1.0,供RO裝置進行深度除鹽處理。
電除鹽。電除鹽(EDI)技術是傳統離子交換技術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運用。在電除鹽過程中,巧妙地集中了電滲析與離子交換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并克服了電滲析過程的極化現象和離子交換的化學再生缺點,提高了出水水質。關鍵運行區(qū)別在于電除鹽技術中,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是借助于離子交換膜和施加的電流以電化學的方法來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再生。再生過程無需加入化學試劑,再生所需的氫和氫氧根離子是通過水離解反應提供的。
全膜法水處理工藝設計優(yōu)化
1 超濾系統
在超濾系統運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斷絲以及膜污染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全膜水處理工藝的產水量以及水質就會受到影響,這就需要對超濾系統進行優(yōu)化,具體要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通過增設變頻器以及水泵,使斷絲以及沖擊出現的情況減少;第二,為了防止膜污染,超濾系統的元件應該選擇一些高性能的,以確保超濾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周期交替進水;第三,要對超濾系統加強反洗,確保膜元件表面的清潔度。
2 反滲透系統
反滲透系統使用的是反滲透膜,這種薄膜對離子狀態(tài)以及小分子物質的節(jié)流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反滲透膜是全膜水處理的核心部分,但是這種缺點是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對反滲透膜進行改進,具體改進方法有如下三點:*,鑒于一級水質比較惡劣,反滲透膜要采用抗污染復合膜,這種抗污染復合膜的表面更加光滑,親水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水道得到改善,相關污染也有所降低;第二,對于二級水質較差的水要采用超低壓滲透膜進行分離;第三,在反滲透系統中可以設置相應高壓泵變頻器,以便降低高壓泵對反滲透膜的沖擊。
3 EDI系統
EDI系統對水質的要求相對較高,要想確保其具有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需要對其進行優(yōu)化,具體的優(yōu)化方法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由于二氧化碳會影響水質,因此需要在二級裝置中加入堿,使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使水質得到提高;第二,要將不同的模塊進行對比,盡可能采用單塊模塊,使系統得到簡化,進而降低系統造價;第三,將濃水中的添加鹽設備去除,利用膜的良好導電性,簡化反滲透系統,使反滲透系統的控制更加簡單。
4 系統設計的整體優(yōu)化
對系統的整體優(yōu)化策略要按照如下五個方面進行:*,要一對一設置清洗過濾器和超濾,使控制步驟簡單化;第二,要將清洗過濾器以及超濾的反洗水進行回收,進入水池,然后對其進行再利用;第三,為了防止二次污染,要在去除鹽設備的頂端設置浮頂,以便隔絕空氣;第四,改進進水的方式,將單元制改成母管制,使反滲水的進水儀表以及相關進水加藥設備的設置得到簡化;第五,設置去除鹽泵的變頻設備,可以相應節(jié)省泵運行時的各種成本支出。
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主要優(yōu)點磁混凝工藝雖然是混凝沉淀工藝,但是SS及TP可以直接達到一級A要求,因此比較適合污水廠SS和TP的一級A提標,同時可去除部分COD和BOD5。除了出水指標SS及TP外,在工程上磁混凝還有如下優(yōu)點:
(1)磁混凝水頭損失較少,本質上是混凝沉淀工藝,較過濾水頭損失很少,而出水達到過濾的效果。磁混凝低水位差約0.6m,主要體現在沉淀池出水槽跌水損失。
(2)磁混凝占地面積很小。10萬噸的雙組磁混凝占地面積約600m2,常規(guī)老污水廠一般能夠滿足此要求。對于新建污水廠,磁混凝較常規(guī)混凝沉淀過濾節(jié)約占地面積,非常容易布置。在現狀污水廠,往往有綠化等非生產富余面積,這些空余面積一般能夠滿足磁混凝的面積需求。在發(fā)達城市,土地成本越來越高,磁混凝工藝節(jié)約土地的價值將越來越突出。
(3)運行費較低。對于城市污水的深度處理,磁混凝的運行藥劑費很省,混凝劑PAC約5~10mg/L,PAM約0.5~1.0mg/L,磁粉損耗率約1.0mg/L,以上消耗品合計費用約0.02~0.025元/m3。磁混凝電耗大約0.025kWh/m3,主要體現在攪拌機、污泥泵以及磁粉回收系統。
主要缺點
(1)國內應用案例較少,磁混凝技術尚未全面推廣;
(2)與其他濾池相比,增加了磁粉投加費用及混合液回流電耗。
(1)活性砂濾池過濾效率較高,運行費用低,水頭損失大,主要適用于小型污水廠的提標改造。
(2)高效纖維濾池濾速快,占地小,但水頭損失大,設備費用高。
(3)纖維轉盤濾池占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水頭損失小,但濾布維護費用高。
(4)磁混凝濾池占地面積小,除磷效果佳,運行費用低,但技術尚未全面推廣。
(5)本文為污水廠提標改造工程工藝選擇提供參考。一體化集成裝置處理技術
發(fā)展集預處理、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于一體的中小型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是國內外污水分散處理發(fā)展的一種趨勢。日本研究的一體化裝置主要采用厭氧—好氧—二沉池組合工藝,兼具降解有機物和脫氮的功能,其出水BOD5<20毫克/升、TN<20毫克/升,近年來開發(fā)的膜處理技術,可對BOD和TN進行深度處理。歐洲許多國家開發(fā)了以SBR、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生物轉盤和滴濾池技術為主,結合化學除磷的小型污水處理集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