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接觸氧化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設備廠家:魯盛環(huán)保。
可為客戶提供各種污水處理設備,解決各種污水處理難題。
曝氣生物濾池對生物濾池進行了全面的革新:采用人工強制曝氣,代替了自然透風;采用粒徑小、比表面積大的濾料,明顯進步了生物濃度;采用生物處理與過濾處理聯(lián)合方式,省往了二次沉淀池;采用反沖洗的方式,免往了堵塞的可能,同時進步了生物膜的活性;采用生物膜加生物絮體聯(lián)合處理的方式,同時發(fā)揮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優(yōu)點。
(1)曝氣生物濾池同時具有生物氧化降解和過濾的作用,因而可獲得很高的出水水質,可達到回用水水質標準。一般來說,對生活污水,二級處理即可達到普通工藝三級處理的水平。對產業(yè)廢水,即使在可生化性不強的情況下,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效果也優(yōu)于一般的工藝,由于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有機物不僅依靠于生物氧化,還存在明顯的生物吸附和過濾作用,由于可往除粒徑較大,可吸附往除一些可生化性不強的物質。由于填料本身截留及表面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使得出水SS很底,一般不超過10mg/l,出水非常清澈透明;因不斷的反沖洗,生物膜得以有效更新,表現(xiàn)為生物膜較?。ㄒ话銥?10微米左右),活性很高。高活性的生物膜不僅體現(xiàn)在生物氧化、降解方面,更表現(xiàn)為生物絮凝、吸附作用。對一些難降解的物質,可將其吸附、截留在池中,得以往除。
(2)占地面積小,基建投資省。曝氣生物濾池之后不設二次沉淀池,可省往二次沉淀池的占地和投資。曝氣生物濾池占地面積僅為常規(guī)工藝的1/10—1/5。處理負荷高、停留時間短,因而池容較小,基建投資比常規(guī)工藝節(jié)省至少20-30%。
(3)運行用度低。供氣能耗在所有好氧生物處理的運行用度中占了相當?shù)谋壤?,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氧的傳輸利用效率很高,曝氣量小,供氧動力消耗低。氧的利用效率可達20-30%。主要原理為:
a) 因填料粒徑很小,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被切割成小氣泡,加大了氣液接觸面積,加強了氧氣的利用率。
b) 氣泡在上升過程中,受到了填料的阻力,延長了停留時間,同樣有利于氧氣的傳質。
c) 研究表明,在BIOFOR中,氧氣可直接滲透進生物膜,因而加快了氧氣的傳質速度,減少了供氧量。
工程實踐表明,曝氣量為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的1/20,為氧化溝的1/6,為SBR的1/4—1/3,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了運行用度。曝氣生物濾池水頭損失較小,剩余污泥量少且輕易處理,維護量很少,這都將保證運行用度較低。
(4)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耐低溫。運行經驗表明,曝氣生物濾池可在正常負荷2-3倍的短期沖擊負荷下運行,而其出水水質變化很小。這一方面依靠于濾料的高比表面積,當外加有機負荷增加時,濾料表面的生物量可以快速增值;另一方面依靠于整體曝氣生物濾池的緩沖能力。此外,生物曝氣濾池一旦掛膜成功,可在6-10℃水溫下運行,并具有較好的運行效果。
(5)易掛膜,啟動快。曝氣生物濾池在水溫15℃左右,2至3周即可完成掛膜過程。在暫時不使用的情況下可封閉運行,此時濾料表面的生物膜并未死亡,而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一旦通水曝氣,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污水水溫15℃左右,停止運行半月(濾柱內排空水且不曝氣),恢復運行后,三天后即*恢復正常。這一特點使曝氣生物濾池非常適合一些水量變化大地區(qū)的污水處理。在旅游地區(qū),污水量受季節(jié)及旅游人數(shù)的變化影響非常大,在旅游淡季時,*可以封閉部分曝氣生物濾池,以減少不必要的運行用度,一旦需要,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設計處理能力。
(6)曝氣生物濾池采用模塊化結構,便于后期改、擴建。國內現(xiàn)有污廢水處理工藝普遍存在一個缺點:當新增污廢水處理量時,必須對原有工藝進行較*的修改,主要原因是由于這些工藝都不是模塊化結構。曝氣生物濾池*模塊化,非常利于后期的擴建和改建,僅需并列增加濾池數(shù)即可,不影響已有的工藝運行。
生化處理站工藝簡述
生活污水被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有機物被菌類分解為無機物,COD、BOD都被*分解,無機物絮凝、沉淀、終污泥壓成濾餅后,交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
水解酸化。
本工程污水可自流進入調節(jié)池,為強化調節(jié)池內污水的水解酸化效果,調節(jié)池內污水要保持較高的水位,以利于污水在缺氧調解下充分水解,同時為了保持回流污泥與污水的充分均勻混合,要保持潛水攪拌機的連續(xù)運行。先接通控制柜總開關,然后按以下順序逐步開機運行。
調節(jié)池污水泵提升
打開調節(jié)池污水泵電源將調節(jié)池污水均勻提升到接觸氧化池,為達到均衡處理的效果,調節(jié)污水泵出口閥門流量,使污水出水量達到4.6噸/小時(本工程現(xiàn)運行流量4噸/小時,遠期設計流量6.8噸/小時)。
接觸氧化(MBR氧化)
污水在調節(jié)池內已進行了水解酸化處理,可生化性進一步提高,此時打開羅茨風機對接觸氧化池進行充分曝氣,污水在接觸氧化填料上進行好氧氧化,有機物被菌類分解為無機物,COD\BOD都*分解,無機物以懸浮物的形式和水混合在一起進入下一道工序。
沉淀工序
接觸氧化池內污水和經生化分解后的無機沉淀物一起流入沉淀池,在污水流入沉淀池以前投加聚合氯化鋁和助凝劑聚丙烯酰胺,無機沉淀物在絮凝劑的綜合作用下形成大顆粒沉淀物沉淀。
一體化接觸氧化污水處理設備操作程序如下:打開絮凝劑投加器,并將計量泵流量調節(jié)到合適的狀態(tài),向污水中投加絮凝劑,具體投加量根據污水中沉淀物的含量而定,一般條件下,干粉聚合氯化鋁與污水量相比按50-60克/噸投加,如果聚合氯化鋁的液體配制濃度為10%,則每噸污水投加液體聚合氯化鋁的流量就是500-600克/噸,如果每小時污水流量是6噸,則液體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就是3000-3600克/小時。打開助凝劑投加器,并將計量泵流量調節(jié)到合適的狀態(tài),向污水中投加助凝劑。助凝劑投加量按照聚丙烯酰胺干粉計算為萬分之零點五到一,聚丙烯酰胺的配制濃度按0.2%計算,則每噸污水中投加0.2%助凝荊的比例為200-300克/噸,如果每小時污水流量6噸,則液體助凝劑的投加量為1200-1800克/小時。污水與助凝劑、絮凝劑均勻混合后進入沉淀池,沉淀池內設有斜板沉淀系統(tǒng),污水和沉淀物在此分離,污泥等沉淀物聚集池底,清水自流進入下一道工序清水池并自流排放。
進入MBR反應器的污水,通過鼓風機充氧,在MBR反應器內進行生物降解,抽吸泵或自流經膜分離的清水進入貯水池或達標排放,設備可自動或手動控制,如發(fā)現(xiàn)MBR反應器運行不正常時,應及時處理或上報有關維修部門,調試操作人員必須熟悉本處理工藝和設施的運行要求與技術指標。
調試
設備安裝完畢后,進行調試。對各種設備進行空車調試,達到要求才能轉入下一步,高度經過以下過程:
(1)設備安裝后,*行清水聯(lián)動試車考察設備運行狀況,并做好記錄:
第步,先開動風機向反應池供氣,觀察風機運行情況,曝氣系統(tǒng)工作情況。
第二步,向反應池中充入清水至滿足浮球開啟控制的要求水位高度(當反應池內水到達浮球低水位以上時,自吸泵自動開啟,當水位降至浮球低水位時,自吸泵自動停止)。
第三步,對各種設備進行帶負荷調試運行1小時,直到設備運轉正常。
注意:以上過程中出水泵只在第三步試出水5分鐘,觀測出水泵工作是否正常,真空表是否正常,及出水管路情況,不得長時間開出水泵。
(2)微生物馴化培養(yǎng)直至水質達標:
第步,通入污水達到高水位,通入污水的同時開動風機,建議接種活性污泥以加快培養(yǎng)過程,并加入適量養(yǎng)料進行悶曝.
第二步,當反應池內污泥濃度超過3000~6000mg/l,并且活性污泥性狀較好時,開啟抽吸泵并使其處在自控狀態(tài),此時出水量不要太大,控制在額定值的1/3到1/2左右。同時控制進水與出水量一致。
第三步,當反應池內污泥濃度超過6000~12000mg/l時且出水水質達標后才可以調整出水量達到額定值。
以上過程,當污水溫度為15-20攝氏度時,此階段大約需要30天時間。通過接種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使反應池初始污泥濃度為3000mg/l時,可以縮短微生物馴化培養(yǎng)時間1/3到1/2左右,冬季培養(yǎng)可能需要30-45天時間。
正常運行
啟動設備前應作好準備工作,MBR采用自動和手動兩種控制模式,初期運行控制真空表的真空度小于0.01MPA。
自動模式時,抽吸水泵依據設定的程序以下面的方式自動運行。
(1)抽吸水泵與風機聯(lián)動,風機停,抽吸水泵自動停。
(2)當水位到達MBR池低水位以上時抽吸水泵啟動,清水池高位時停止,風機和自吸泵聯(lián)動,并且按照運行13分鐘,停止2分鐘的方式周期運行。
A:當氣壓表的負壓達到0.04MPA時報燈報警提示。
B:當水位到低水位以下時,自吸泵停止但是風機按照開60分鐘,停30分鐘的方式周期運行,任何情況下只有風機運行時,自吸泵才運行。
C:當膜堵塞造成真空表的真空度大于0.05MPA時報警停機,手動才能復位,正常情況下處理生活污水的MBR反應池內污泥濃度為6000-12000mg/l,溶解氧平均濃度不小于2mg/l。
注意:MBR系統(tǒng)正常工作環(huán)境溫度應在5-40攝氏度范圍,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攝氏度時,停止運行時必須放掉系統(tǒng)內的存水,以免結水,同時清水應*浸沒膜組片且必須存放在冰點以上環(huán)境中,否則易造成設備和膜組片久損壞。
在下列情況下開啟抽吸泵出水,對膜組器的損壞十分嚴重,影響組器的壽命:
1)反應器水位不淹沒組器
2)反應器活性污泥不正常
3)在曝氣停止的情況下
SBR工藝
簡介:SBR法是序批示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SBR技術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無污泥回流系統(tǒng)。尤其適用于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場合。
原理:向廢水中連續(xù)通入空氣,經一定時間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降解有機物的能力。
SBR法處理過程:SBR工藝由按一定時間順序間歇操作運行的反應器組成。SBR工藝的一個完整的操作過程,亦即每個間歇反應器在處理廢水時的操作過程包括如下5個階段:①進水期;②反應期;③沉淀期;④排水排泥期;⑤閑置期。SBR的運行工況以間歇操作為特征。其中自進水、反應、沉淀、排水排泥至閑置期結束為一個運行周期。在一個運行周期中,各個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及運行狀態(tài)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的性質、出水水質及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掌握。
優(yōu)點
(1)工藝相對比于其他工藝簡單、剩余污泥處置麻煩少;
(2)占地少、運行費用低,節(jié)約投資投資省;
(3)耐有機負荷和毒物負荷沖擊,運行方式靈活;
(4)由于是靜止沉淀,因此出水效果好、厭(缺)氧和好氧過程交替發(fā)生、泥齡短、活性高;
(5)有很好的脫氮除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