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觸器脈沖調寬操作技術
閱讀:189發(fā)布時間:2008-02-22
- 提供商
煙臺勾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資料大小
0K
- 資料圖片
- 下載次數
0次
- 資料類型
- 瀏覽次數
189次
- 免費下載
針對前面我說的交流接觸器直流操作技術的四個問題,我進行了實驗,實驗的結果令人欣喜。
首先,用CJX2-50(220V)的交流接觸器進行實驗。測試時室溫20度。先測試了接觸器的基本情況:
1、線圈直流電阻118歐,
2、220V時吸合瞬間電流0.94A,瞬間功率206W,
3、可靠吸合電壓170V,zui低吸合功率124W,
4、臨界釋放電壓120V,100V時可靠釋放,100V—120V之間出現彈跳。
5、溫升。電源電壓240V,操作頻次1200次/小時,實驗時間1.5小時,線圈表面溫度57度,溫升37度。
6、保持功率。220V時25W。
在業(yè)余條件下,我只能做這些檢測。但是對于操作機構,可能這些指標基本就夠了。
接下來,我做了控制板。這個控制板的原理是利用脈沖調寬來控制操作機構的吸持功率,在用原來的鐵芯線圈的時候,吸持功率大約1.5W的樣子,因為是直流脈沖工作,萬用表也測量不準,只能是大概數??刂瓢宓臉嬙旌芎唵?,尺寸只有9*35*19毫米,原理是控制每一個正弦脈沖的截止時間來控制線圈的功率,類似可控硅的導通角控制。再利用一個延時關閉電子開關,是操作系統在一送電是,全功率吸合,吸合后自動轉換為小功率保持。整個電子線路的制作比較順利。比較麻煩的就是鐵芯和線圈的配合。
鐵芯我制作了兩種,一種把原來的鐵芯拆掉40%,保留60%。另一種是用低碳鋼按照原來鐵芯形狀制作。通電實驗發(fā)現,利用原來鐵芯改制的沒有問題,只是吸合后的噪音大,zui后判定原因主要是改制過程破壞了原鐵芯的精度,其次是鐵芯的疊片結構和脈沖電路不適應。于是基本放棄了疊片鐵芯。
另一種是低碳鋼整體結構,尺寸和原來的鐵芯相同,實驗后發(fā)現剩磁過強,沒法分斷,于是把山形鐵芯的一個側臂鋸掉,這樣倒是可以順利吸合和分斷了。
這時候的線圈也做了改制,把原來的漆包銅線改成了漆包銅鋁線,線徑也加粗到0.31毫米,分合了幾十次,沒有問題,就接到一個自制的電源自動通斷的控制器上實驗。操作頻次1200次/小時。溫升指標等都和原接觸器類似??墒墙Y果在2小時后,接觸器的觸頭架被震壞。當時以為是鐵芯不對稱造成的,就換上用原鐵芯改制的下鐵芯,上鐵芯仍用低碳鋼制作的鐵芯,結果很快就又震壞兩個觸頭架。這時測量線圈吸合功率,竟然達到740多W,這時候才恍然大悟,是吸合功率過高了。但是這時候,CJX2-50的接觸器用完了,我又托人找了一個CJ20-100和63的廢接觸器做實驗。
100A規(guī)格的仍然很快就出了問題,仍然是觸頭架被震壞,這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吸合功率問題的重要性。我這時趕快購買純鋁漆包線,線徑0.37,每個線圈繞1000圈,鐵芯厚度由原來的30毫米減少到18毫米,線圈串聯電阻20度時60歐,這次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本指標如下:(室溫19度)
1、 吸合電壓150V,
2、 吸合zui小功率375W,
3、 220V時吸持功率4.4W,
4、 分斷速度用肉眼觀察和原來的接觸器基本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