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近幾年,人工智能發(fā)展速度有目共睹。伴隨著智能技術的推進,機器人在各大領域的創(chuàng)新也不斷加快,快遞行業(yè)就是其中之一。近,申通快遞的全自動快遞分揀機器人就引起了業(yè)內外的廣泛關注。
申通“小黃人”引深思:快遞機器人利弊難權衡
隨著智能化的不斷提升,一些高新技術產品不斷拓展著其應用范圍,除了無人機,機器人的觸角更是向各行各業(yè)不斷延伸。
以快遞業(yè)為例,在2016年,快遞機器人就已經大批量出現在大眾面前。從國外方面看,瑞士郵政、Starship科技公司等已經開始了在快遞機器人領域的探索,據說這款Deliverbot快遞機器人送快遞的成本是人工成本的1/15。反觀國內市場,2016年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也發(fā)布了首款配送機器人小G。
雖說從國內外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無人機以及快遞機器人尚未形成大的氣候,對于快遞員來說還不至于短時間內造成失業(yè)的沖擊。但隨著人工成本攀升、技術進步以及規(guī)模生產帶來無人機、機器人應用成本的下降。
日前,申通快遞的一個“快遞分揀機器人”視頻火遍網絡。視頻中,這些裝備著橙色托盤的機器人在地面上有序“穿梭”,將一件件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這種機器人由申通快遞與浙江立鏢機器人公司合作研發(fā),目前已在義烏、天津、臨沂三地的申通快遞公司啟用。
這些機器人被網友戲稱為“小黃人”。據了解,這些“小黃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分揀,每小時可完成18000件分揀。而且占地面積小,可減少70%人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如果沒電了,就會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自動充電。
據悉,“小黃人”主要是配合人工分揀員,對長度不超過60厘米,寬度不超50厘米,重量在5公斤以下的小件包裹進行分揀運送,而且是掃碼、稱重、分揀功能“三合一”,能夠實現快遞面單信息識別,以優(yōu)路線投遞。
在感慨這些機器人率的同時,也有人表示擔憂:以后就業(yè)是不是越來越難了?
從目前看,相較于負面影響,機器人的積極意義更大。它不僅取代了繁重的人類勞動,提升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企業(yè)運行成本。比如就業(yè)問題,它給快遞業(yè)省下了70%的人工,卻給別的行業(yè)增加了就業(yè)機會,如機器人制造業(yè)、維修服務行業(yè)等。
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生行業(yè)涌現出來,這一點,快遞業(yè)本身就是個典型。十年前誰知道,快遞業(yè)竟然能形成如今這么龐大的就業(yè)規(guī)模呢?不只是這樣,機器人還延伸了人類的能力,上至外太空,下至深海,為人們描繪出一幅未知圖景。
但軟銀CEO孫正義曾預言,在未來的30年內,機器人的數量將會超過人類,機器人的智力在30年之內也會超過人類。這一預言是否會成真?這就需要人們從科學角度作出分析,不僅從自然科學,也需要從文明演進、社會學甚至哲學等多方面做出研究,比如,機器人取代人工可能對就業(yè)造成的影響,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也許結論很難下,但數據是可以監(jiān)測的,影響是可以評估的,這有助于我們看清未來,及早準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