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wǎng) 智造快訊】隨著信息革命的深入進展,新興科技的發(fā)展也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據(jù)外媒報道,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小組利用一項被稱為“后向散射”的技術,成功地研制出一個“唱歌海報”,以及一款可以和人們“說話”的T恤,助力智能城市發(fā)展。
美大學研發(fā)“后向散射”技術 助力智能城市發(fā)展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2016年12月8日報道,一項被稱為“后向散射”的技術馬上將會推出,它利用環(huán)境中已經存在的低電量無線電信號發(fā)送信息,可以將隨機對象轉化為電臺,并向手機傳送信息。有了這項技術后,身邊的日常物品就可以和人們“交流”。
利用后向散射技術,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功地研制出一個“唱歌海報”,這個海報能在12英尺(4米)以外,將樂隊的音樂傳送到智能手機上,在60英尺(18米)以外,將其傳送到汽車上。
研究人員稱,他們還研發(fā)出一種可以和人們“說話”的T恤。用導電絲把天線縫到T恤中,利用周圍的無線電信號以每秒3.2比特的速度把數(shù)據(jù)傳送到智能手機中,T恤就可以記錄和發(fā)送有關跑步者生命體征的信息。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新技術可以幫助發(fā)展“智能城市”。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助理教授西亞姆說,“我們要做的是使智能城市中的任何日常物品——海報、路標,甚至衣服可以發(fā)送信息到人們的手機或汽車上,實現(xiàn)和人說話。”
華盛頓大學一位博士生說,“無線電技術如WiFi、藍牙和傳統(tǒng)的調頻收音機利用紐扣電池傳送信息時,其電量可持續(xù)時間不到半天。而我們開發(fā)的新型通信方式,可以通過反射已經存在于空氣中的調頻無線電信號來發(fā)送信息,并且消耗的電力接近于零。”
后向散射傳輸信息通過反射和編碼已經存在于城市環(huán)境中的音頻和數(shù)據(jù)信號,而且不影響原來的無線電傳輸。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約書亞•史密斯表示,“我們通過相鄰無線電頻道發(fā)送信息,在頻道上搭載用戶喜愛的新聞或音樂,并且不干擾原有的頻道。”
華盛頓大學的博士后研究員塔拉說,“因為調頻廣播信號的獨特結構,加上原始信號后向散射的信號,實際增加了散射信號頻率的變化。這些頻率的變化可以被解碼為汽車和智能手機中普通調頻接收器的音頻。目前,通過后向散射發(fā)送音頻信號和數(shù)據(jù)有三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在已存在的信號上簡單的覆蓋新信息;二是利用一個立體聲調頻廣播的未使用部分;三是利用兩個智能手機合作解碼消息。”
在研究小組的演示中,后向散射系統(tǒng)的總電量為11毫瓦,一個小小的紐扣電池可以很容易地提供幾年電量,也可以用微型太陽能電池供電。
原標題:美大學研發(fā)“后向散射”技術 用電量近乎為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wǎng)”,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lián)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