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銅陵市華創(chuàng)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華創(chuàng)新材)與四川遂寧高新區(qū)舉行項目線上簽約儀式。
據悉,項目雙方以線上視頻簽約的方式簽署了項目投資合作協(xié)議,華創(chuàng)新材計劃在遂寧建設年產10萬噸超薄鋰電銅箔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約100億元,稅收約4億元。
關于華創(chuàng)新材
資料顯示,華創(chuàng)新材成立于2016年10月,專業(yè)從事鋰電銅箔的研發(fā)和制造,隸屬于浙江華友控股集團。
業(yè)績方面,華創(chuàng)新材2021年實現銷售額超十億元,利潤超億元。
客戶方面,華創(chuàng)新材相繼進入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頭部廠商的供應體系。
其中,華創(chuàng)新材于8月31日還與億緯鋰能簽署了《合資合同》,雙方擬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擬為4.8億元,其中華創(chuàng)新材認繳3.36億元,持股70%;億緯鋰能認繳1.44億元,持股30%。
合資公司計劃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電銅箔項目,首期計劃建設年產2萬噸鋰電銅箔,且生產的鋰電銅箔產品優(yōu)先向億緯鋰能及其子公司供應。該項目計劃2022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產能方面,華創(chuàng)新材2021年綜合成品率、A品率不斷提升,產量首次突破10000噸。目前,華創(chuàng)新材已具備年產30000噸3.5-9微米鋰電銅箔的生產能力。
進入2022年,華創(chuàng)新材鋰電銅箔擴產提速。
3月17日,江西華創(chuàng)新材(華創(chuàng)新材全資子公司)拿下位于南昌臨空經濟區(qū)745.294畝用地;3月18日,年產10萬噸超薄鋰電銅箔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量產,2024年上半年全面達產。
在南昌基地項目開工的同日,即3月18日,廣西華創(chuàng)新材10萬噸銅箔一期項目正式開工,二期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分五期建設,每期2萬噸,計劃2025年建成。
7月,華創(chuàng)新材年產10萬噸電解銅箔項目簽約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總投資約90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電解銅箔生產線及配套設施。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以上,稅收4億元以上。
綜上所述,華創(chuàng)新材2022年迄今鋰電銅箔項目共計投資100+60+90+90=340億元。根據此前規(guī)劃,華創(chuàng)新材將于2025年建成30萬噸鋰電銅箔的產能規(guī)模。
技術方面,華創(chuàng)新材自主研發(fā)完成的“基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用高性能超薄銅箔關鍵技術及產業(yè)化”科技研發(fā)成果,于2020年6月實現整體技術推廣應用,目前已生產出厚度僅3.5微米的超薄銅箔,6微米銅箔抗拉強度達到590MPa,4.5微米銅箔收卷卷長超過四萬米。
上下游企業(yè)爭相布局鋰電銅箔
銅箔是鋰電池負極材料載體與集流體,短期內無法被其他材料取代。根據中金電新測算,銅箔約占動力電池成本的11%。
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鋰電銅箔出貨量達28.05萬噸,同比增長122.9%。在新能源汽車高景氣度的帶動下,疊加儲能市場經濟拐點到來,預計2022年鋰電需求會進一步增長,從而帶來鋰電銅箔市場的旺盛需求。
市場的高需求下,除了銅箔企業(yè)不斷擴充產能之外,上游銅企和下游電池企業(yè)亦爭相布局銅箔領域。
銅箔企業(yè)今年擴產紛紛提速,同時也吸引了上市公司跨界入局。
龍電華鑫:全球鋰電銅箔龍頭企業(yè)龍電華鑫今年6月和8月有兩個項目順利投產,分別為子公司漢和科技二期5000噸/年高端鋰電銅箔項目,和京龍鑫電子年產3萬噸高性能鋰電銅箔項目。
截止7月份,龍電華鑫集團銅箔總產能達9.5萬噸,鋰電銅箔產能規(guī)模居國內前列。
嘉元科技:截至2021年末,嘉元科技擁有銅箔產能2.6萬噸。今年白渡嘉元科技園年產1.6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已開機投產;山東嘉元“年產3萬噸高精度超薄電子銅箔項目(二期項目)”第一條年產5,000噸生產線已建成投產。
根據募投項目建設規(guī)劃,2022年至2025年,嘉元科技預計實現產能分別為4.51萬噸、8.31萬噸、10.10萬噸及10.70萬噸。
諾德股份:2022年其已先后在湖北黃石和江西貴溪分別投建年產能10萬噸鋰電銅箔生產基地。
加上惠州和青海兩個生產基地的產能,上述基地投產后諾德股份銅箔產能將接近30萬噸/年。
海亮股份:預計9月完成6條生產線建設,合計年產能達到1.25萬噸;至年底完成12條生產線建設,屆時合計年產能將達到2.5萬噸。
杭電股份:作為跨界企業(yè),杭電股份的銅箔項目進展速度也很不錯。5月宣布立項,9月年產5萬噸鋰電池超薄銅箔項目正式開工。
上游銅企目前已有三家企業(yè)于去年利用自身在銅原料和銅加工方面的競爭優(yōu)勢,延伸產業(yè)鏈至銅箔行業(yè),開拓新的業(yè)務增長點。
2021年12月7日,白銀有色宣布啟動合作建設年產20萬噸高檔鋰電銅箔項目并開展前期工作。項目建設主體為甘肅德福(白銀有色持股比例為37%)。項目總投資約121.5億元,
11月7日,國內銅加工龍頭海亮股份公告,擬投資89億元建設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材料項目。
7月16日,江西銅業(yè)宣布,通過注冊新公司,在上饒經開區(qū)轄區(qū)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電銅箔、22萬噸銅桿及3萬噸鑄造材料三個項目,項目總投資128億元。
動力電池企業(yè)則主要通過參股和合資建廠的方式布局鋰電銅箔。今年1月,蜂巢能源入股江銅銅業(yè),持有后者2.12%的股權,為其第七大股東。
去年3月和5月,寧德時代(間接持股4%)與LG化學(持股比例在5%以內)相繼戰(zhàn)略投資德??萍?,同時LG化學還計劃與德??萍荚阢~箔領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此外,寧德時代還與嘉元科技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嘉元科技持股80%,寧德時代持股20%),將規(guī)劃建設年產10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
總結
鑫欏資訊研報分析認為,鋰電銅箔在下半年仍處于供應偏緊的狀態(tài),加工費逐漸企穩(wěn)。隨著鋰電池的發(fā)展,中低端產品在未來可能出現市場飽和狀態(tài)。
目前,出于提升電池性能和降低成本的考慮,動力電池市場對鋰電銅箔的需求主要為8微米、6微米,部分頭部企業(yè)已經開始少量切換4.5微米、4微米產品。
但鋰電池是朝著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方向發(fā)展的,未來鋰電銅箔也需要順應需求,朝著更薄、微孔、高抗拉強度和高延伸率方向發(fā)展。
就此來看,除了儲備充足的產能,未來核心生產設備和銅箔制造工藝技術的迭代,是銅箔企業(yè)站穩(wěn)腳跟,分食市場份額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