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消息,德國大眾集團發(fā)布公告稱,旗下保時捷計劃于9月底或10月初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有望在年底前完成上市。
大眾集團的預估,保時捷品牌的估值將達600-8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148-5876億元),與大眾集團目前的市值幾乎持平。如果成功,其有望成為德國史上最大規(guī)模IPO。
目的:完成電動化、自動駕駛轉型等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保時捷IPO募集的資金主要是用來支持大眾汽車與保時捷的電動化、自動駕駛轉型等計劃。保時捷首席執(zhí)行官Oliver Blume表示:“這是保時捷的歷史性時刻。我們相信,作為全球最成功的跑車制造商之一,IPO將為我們開啟新的篇章,增強我們的獨立性。”
保時捷因為其在豪華跑車市場的優(yōu)秀表現(xiàn),以占大眾集團1/30的銷售量貢獻了1/4的利潤,不僅是名副其實的印鈔機,還是大眾集團用來吸引投資人的蜜餌。
這幾年因為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和新能源汽車對市場的爭奪,大眾集團這樣的傳統(tǒng)車企也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為了不在新時代里失去江湖地位,大眾集團將電氣化轉型提上了日程,而將保時捷分拆上市,不僅可以為此次轉型募得大量資金,還有可能帶動大眾集團股價的上漲。
另據(jù)外媒報道,德意志銀行發(fā)言人9月7日表示,保時捷已委托該行負責其即將上市的零售發(fā)行。據(jù)悉,此次IPO的預購訂單已經超過其發(fā)行股票的總量,多家知名公司都有興趣認購股份。
大眾集團還計劃向歐洲多國的散戶投資人發(fā)行優(yōu)先股,包括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激起保時捷“鐵粉”們的投資興趣。
投資人熱情不減。關鍵原因在于,大眾集團麾下強將眾多,包括大眾、保時捷、蘭博基尼、斯柯達、賓利、布加迪等。保時捷是其中最賺錢的品牌。
不過,保時捷在供應鏈環(huán)節(jié)上正面臨著諸多問題,如造車的原材料漲價、半導體芯片短缺、疫情影響、俄烏局勢持續(xù)和國際通貨膨脹等。
據(jù)悉,此前國內有大批保時捷車主于社交平臺發(fā)表維權言論稱,保時捷部分車輛將原本帶有電動調節(jié)功能的轉向柱更換為手動調節(jié)轉向柱,減配車型涉及Panamera、Cayenne、Macan、911及Taycan等多款熱門車型。
“無論上市與否,保時捷都應該解決供應鏈的問題。其上市對于供應商來說,意味著要求會更加嚴格;對于經銷商來說,可能扶持力度更加大一些。是否能‘共享IPO盛宴’,目前還很難說,整體來看不算是壞事。”上述券商研究員如是說。
到2025年投資將增至約730億歐元
保時捷可以被稱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利潤奶牛”,高昂的單車利潤率幾乎達到大眾品牌的10倍。
Arno Antlitz認為,保時捷IPO將幫助集團進行向電動汽車轉型所需的“新技術上的重大投資”,不難發(fā)現(xiàn),保時捷獨立IPO的背景是大眾集團的全面電動化轉型,此舉能夠為集團的電動化轉型帶來更多資金。
在2021年7月13日,大眾汽車集團發(fā)布2030 NEW AUTO戰(zhàn)略,加速向“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供應商”轉型。同時大眾集團也發(fā)布了2030戰(zhàn)略。戰(zhàn)略顯示,到2030年,集團將每輛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足跡與2018年相比減少30%。
同時,純電動車型的份額預計將上升到50%。到2040年,集團在全球主要市場的所有新售車輛將接近零排放。最遲到2050年,集團將實現(xiàn)碳中和。
但轉型的前提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為實現(xiàn)轉型,大眾集團提出到2025年,對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相關未來技術的投資將增至約730億歐元,達到集團在未來五年1500億歐元支出預算的一半左右。
而保時捷則計劃向電動化和數(shù)字化轉型投資150億歐元,并在2030年之前提供占比80%的純電動或混合動力車型。有業(yè)內人士表示,保時捷IPO成功后,這筆龐大的金額將會用在電動化車型的研發(fā)上,這也將加速推進大眾電動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