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新聞】作為澳大利亞代表性的動物之一,蠢萌的考拉顯得相當佛系。然而這樣的習性,讓想要在野外觀察其習性的科學家們感到很是不便。對于那些喜歡拋頭露面的動物來說,無人機已經在研究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想要揪出藏在樹林中的考拉,研究人員顯然需要對裝備進行升級,比如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紅外無人機。

帶領這項研究的格蘭特·漢密爾頓(Grant Hamilton),為團隊中的每一架無人機配備了紅外攝像頭。然后在 GPS 的引導下,讓它們以“割草機模式”,在森林中劃定的區(qū)域內列隊飛行。
需要指出的是,相關實驗是在幾個月前的清晨進行的,當時的氣溫較低,考拉身體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溫差也更加明顯。
每次飛行后,團隊都會通過特定的算法,對航拍的視頻片段進行分析,以識別考拉的位置和數量。
之后,研究人員會到特征地點進行交叉驗證,以評估系統(tǒng)的準確性。結果表明,這套方案比費時費力的人工地面調查要得多。
漢密爾頓稱:“在系統(tǒng)標記的地點,七成都發(fā)現了考拉。系統(tǒng)的平均識別精度,高達 86% 左右”。
更重要的是,在無人機的幫助下,他們能夠比傳統(tǒng)觀察者更快地達成目標,從而節(jié)省大量的經費。只需無人機飛一趟,就能省下一個人跑一整天的工夫。
有鑒于此,漢密爾頓認為,將無人機系統(tǒng)和實地走訪結合到一起,可以發(fā)揮出他們的大效力。
此外,科學家們計劃拓展這項計劃,通過修改后的算法來識別其它物種的紅外特征,比如入侵的鹿類。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fā)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原標題:為觀察考拉習性 澳研究人員動用了紅外無人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lián)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