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行業(yè)動態(tài)】“智慧零售”浪潮下,一些實體零售企業(yè)已經在特定場景下將人工智能整合進自己的業(yè)務,實現了智能化升級和變革,并從中挖掘出新的銷售機會。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人工智能在實體零售行業(yè)的8個典型應用場景。
1、智能停車和找車
停車場是購物中心的重要用戶入口,也是用戶需求的痛點之一。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開始布局智能停車模塊,幫助用戶解決“快速停車及找車”的痛點。阿里巴巴推出的喵街 App 中包含智能停車及找車模塊,目前已經應用于幾十家購物中心。
2、室內定位及營銷
在用戶購物及瀏覽過程中快速根據用戶需求、物品位置實現匹配,是用戶體驗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目前北京大悅城等商場已經實現了室內導航及定位營銷,iBeacon 的技術解決方案頗受青睞,其基本原理是:配備有低功耗藍牙(BLE)通信功能的設備或基站使用 BLE 技術向周圍發(fā)送自己特有的ID,而接受到該ID的應用軟件(如水滴)就會根據該ID進行反應。
3、客流統計
基于視覺設備、處理系統以及遍布店內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統計客流、輸出特定人群預警、定向營銷及服務建議(例如VIP用戶服務)以及用戶行為及消費分析報告。廣州的人工智能企業(yè)——圖普科技,利用自身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優(yōu)勢開發(fā)客流統計解決方案,通過對中心內消費者年齡、性別、著裝風格等特征的洞察,加上在商城內部聚集熱區(qū)的分析,為天佑城的活動策劃和招商部門提供客觀數據佐證。
4、智能穿衣鏡
內置處理器和攝像頭,能夠動態(tài)識別用戶的手勢動作、面部特征及背景信息。不同于普通穿衣鏡,智能穿衣鏡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增加用戶實際購物體驗。鏡子提供的視頻內容還可以幫助零售商對商場內行為進行評估和分析。智能虛擬穿衣鏡已經在Lily、馬克華菲等諸多品牌門店中部署。
5、機器人導購
機器人導購對消費者而言早已不是新鮮事。機器人銷售員的優(yōu)點很明顯:成本低,增加用戶購物過程的趣味性,從而提升銷售。缺點也很明顯:商品識別度有待提升,人機對話度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如噪音)影響,語音、語義技術平臺還不成熟.
6、自助支付
隨著手機支付的普及,自助支付也將成為線下零售店的標配。自助收銀機一般提供屏幕視頻、文字、語音三種指引方式,使用門檻低,每6臺自助收銀機只需配1名收銀員。除了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多樣化支付方式接入外,刷臉支付等技術的支付手段也將逐漸引入,比如國內阿里的刷臉支付嘗試。
7、智能購物車
在超市領域,購物車作為常見的硬件載體,將有較大機會首先進行智能化變革。在零售方面的智能化創(chuàng)新包括:將生物識別技術與攝像頭系統進行結合,從而可以提供人流量統計和人臉識別服務,零售商可以利用智能手機下載的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并向顧客提供個性化的銷售。
8、庫存盤點機器人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盤點可能被機器人取代工作,其中倉庫管理員榮登。德國公司MetraLabs在2015年推出和部署了帶有RFID功能的機器人Tory,為德國服裝零售商AdlerModem rkte提供庫存盤點服務。Tory機器人通過傳感器進行導航,邊走邊讀取商品上附著的RFID標簽。
(原標題:盤點人工智能在實體零售8個典型應用場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