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掃頻
- ● 延遲功能
- ● 標記操作
- ● 測量條件等的設定
- ● 自動高密度掃頻
- ● 順序測量
- ● 量程
- ● 誤差校正
- ● 圖表顯示
- ● 共振點跟蹤測量
- ● 相對介電常數(shù)測量
- ● 外部基準時鐘
- ● 等效電路估算
- ● 相對導磁率測量
- ● 存儲器操作
- ● 壓電常數(shù)計算
- ● 比較器 / 處理器接口
特點
結合用途配備豐富的功能!
以DUT特性的設定,支持高重現(xiàn)性且準確的測量。
準確的評價基于實際使用的操作條件。
電子零件、電子材料可能因測量頻率及施加的信號級別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性。電容器和電感器存在因寄生成分引發(fā)的頻率依賴性,二極管等半導體器件由于 DC 偏置疊加而產(chǎn)生特性變化。
要評價真實的特性,重要的是頻率、AC 振幅和 DC 偏置的掃頻,在實際的操作條件下進行測量。
豐富的功能



不變更頻率、AC 振幅和 DC 偏置的參數(shù),按恒定的條件進行測量,觀察不同時間的特性變化(橫軸:時間)
● 也能應對點測
按恒定的頻率 /AC 振幅 /DC偏置進行測量,以數(shù)值顯示測量結果。最多可以設定 6 個項目。
與比較器功能組合,可以進行篩選及判定是否合格。

生產(chǎn)線內的測量
在 1 個界面內直觀地進行詳細設定



監(jiān)視測量結果,同時自動設定最合適的量程進行測量。
檢測到超過量程的外部噪聲或直流分量時,重新設定為更大的量程并重新測量。測量數(shù)據(jù)的變化大時啟用。
量程固定,因此不會產(chǎn)生因量程變化引發(fā)的測量值不連續(xù)(段差)。
如果在掃描過程中變更了頻率、AC 振幅等掃描參數(shù),則瞬態(tài)響應將導致測量結果出現(xiàn)誤差。參數(shù)變更后,可以延遲開始測量的時間。延遲包括“延遲開始測量”和“延遲測量”,前者在開始測量時延遲,后者在掃描過程中每次變更參數(shù)時延遲。
在掃頻測量中,本功能限定在測量數(shù)據(jù)突變的區(qū)間自動提高頻率密度進行測量。
在壓電振蕩器、晶體振蕩器等的共振特性測量中,本功能在相位急劇變化的共振附近的測量中啟用。
為進行準確的評價,需根據(jù)測量誤差因子進行校正。
為進行準確的測量,需適當校正殘余阻抗、電纜長度等各種測量誤差因子。
減少因殘余導納引起的誤差
減少因殘余阻抗引起的誤差
以具有已知值的試樣作為標準阻抗,校正與真值的偏差
使用長電纜時,校正因傳輸延遲時間而產(chǎn)生的相位誤差
消除測量信號所含的電位波動波形的影響。在由于電池等的充放電會引起電位變化的試樣的測量中啟用
預先測量連接到外部的傳感器、電纜等測量系統(tǒng)的頻率特性,校正測量系統(tǒng)的誤差成分
校正探頭的衰減量及前置放大器的增益
校正自身誤差
本功能用于讀取所顯示的圖表中 X、Y1、Y2 的測量值。
最多可使用 8 個標記。
與Δ標記同樣顯示差異,移動到標記 1 時,保持恒定的掃描值差異,同時進行移動
可自動搜索與設定條件一致的點

本功能預先設定多項所需的測量條件,按照該條件依次進行測量。最多可將掃描范圍分割成 32 部分,各范圍內按照不同的測量條件進行測量。
可高效地測量因電壓值而使特性發(fā)生變化的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電感器及變壓器等器件。
外觀尺寸